番茄青枯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青枯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属于细菌性病害。番茄青枯病如果不及时**,就会在反复萎蔫几次之后,出现死棵,给菜农带来很大的损失。
大棚早春番茄一般在进入花果中期、株高50~60cm后开始发病显症,夏秋番茄一般在株高30cm左右开始显症,青枯病株开始显症。可为害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长江流域普遍发生,可造成植株成片死亡,使番茄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识别特征
①叶、茎、果上没有明显的病斑,枯死后全株仍保持青绿色。
②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先是*叶片萎蔫下垂,后下部叶片凋萎,中部叶片最后凋萎,病叶变浅。
③维管束变褐,横切病茎,用手挤压会溢出白色菌液。
④茎表皮粗糙,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湿度大时,病茎上见初为水浸状褐色的斑块。
发生条件
病菌喜高温、高湿、偏酸性环境,发病较适气候条件为温度30~37℃,较适PH值为6.6。土壤含水量**过25%时,植株生长不良,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病盛期为6~10月。番茄的感病生育期是番茄结果中后期。此外,幼苗生长较弱,多年连作,低洼积水,通风不良,土壤缺钾,或氮肥过多,管理粗放、田间湿度大的田块发病较重,后期中耕伤根,可促进发病。
传播途径
病原菌通过雨水、灌溉水、地下害虫、农事操作等方式传播。从寄主根部或茎基部皮孔或伤口侵入,并沿维管束向上扩展,致使导管堵塞,整个组织被破坏从而失去输导功能。茎、叶因水分失衡而萎蔫。
综合防治:①通过种子处理、苗床消毒、土壤消毒等方式消毒杀菌处理;②实行轮作、嫁接技术防病;③施入生石灰等改善土壤PH;④合理施用氮肥,增施钾肥,中微量元素,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或草木灰,必要时作根外追肥;⑤采用高畦栽培,或起垄覆盖地膜栽培,保持土壤湿度均匀,疏松透气。加强排水,避免大水漫灌,适量降低湿度;⑥中耕培土提前到苗期根还未伸展时进行,进入开花期根展开后尽量不要培土和中耕,避免伤根,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⑦ 化学药剂防治地下害虫,减少伤口的出现。
⑧药剂防治。
预防方案:
1、定植前:使用青枯立克100-150倍液进行蘸根。
2、缓苗期、苗期
使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300-500倍+沃丰素600倍灌根1-2次,也可同时喷雾。
3、花果期
使用青枯立克150-300倍+沃丰素600倍喷雾2-6次,也可同时灌根;病害高发期同时复配大蒜油1000-1500倍或其它化学药。
备注:如需浇水,请于浇水前1-2天喷雾用药。
控制方案:
发现病情后,用青枯立克90-150倍+大蒜油1000-1500倍进行喷雾+灌根,连用2-3次,间隔2-3天(喷雾需要1天喷1次,连续喷雾3天);病情严重的可复配其它化学药。
温馨提示:
生产中农事操作造成碰伤、整枝打杈造成伤口后不用药封闭,或者根结线虫不能及时控制造成病菌侵染和重复感染。
青枯立克用于防治作物枯、黄萎病、青枯病、茎基腐病及其他根部病害的经验总结
我是辽宁省鞍山市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我们这里由于棚内外温差大,大棚放风少加上连年种植,土传病害发展非常普遍,像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死苗、根腐病、猝倒病、烂苗等造成的农业损失很大,让菜农非常头痛,且目前没有理想的药物来防止这些病害。
去年七月份,我从网上查询到潍坊奥丰的**产品“青枯立克”就抱着试验的心理进行了一季的病害防治,现将试验成果总结如下:
茄子、辣椒按50ml/15kg喷雾,苗期、膨果期各二次,用药后枯萎、黄萎、死苗、根腐、猝倒、烂苗等现象均未发生。
茄子、辣椒在苗期已经发现死苗、猝倒病害征兆后,立即按50ml/15kg用药灌根(每株150ml),三天后病苗明显逐渐好转,五天后开始正常生长,以后确保苗期灌两次,中后期灌两次,而且随着长势逐渐加大剂量(单株灌药液量),较终无复发现象。
西红柿发现青枯病、茎基腐病征兆,用青枯立克50ml/15kg叶面喷雾第二天就明显好转,三天后基本恢复正常生长,如果是西红柿生长的中后期应加用两次,加量至100ml/15kg,使用效果更理想。
小白菜、生菜烂根、烂绑,用青枯立克100ml/15kg三天两次喷施病株,**效果能达到二十天不发病。
黄瓜从苗期用喷雾法或灌根预防,在生长期用药3次,结果没发生任何根部病害。
芸豆:在苗期按100ml/15kg灌根一次,生长期按50ml/15kg喷雾一次,结果苗期无死苗等病害,生长期病害很轻微。开花期、膨果期按100ml/15kg两次喷施或灌根,病害发病率在3%。
经过上述试验示范,发现《中药杀菌剂——青枯立克》对土传病害防治效果很好。但因示范免费,个别农户存在过度用药现象,尽管不会造成药害,但为节约成本,无须过度加大浓度,亦能保证效果。对该产品认同的观点:1、潍坊奥丰的青枯立克是新型中药杀菌剂,病菌不可能或较轻微产生抗药性(当然在喷雾时加些**硅等渗透剂效果更好些),这是它药效好的主要原因;2、不是单纯的杀死病菌,兼有促根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的作用,且叶部病害也很少;3、无药害:我曾经将原药倒到作物上,未见任何伤害作用;4、有广谱性:可防治多种真、细菌性病害,在病害轻微或绝无的情况下,上述病害的防治胜算更多一些。
在用法上,我总结了几条经验与大家分享:1、设施蔬菜只要上茬发过类似病害则不能抱侥幸心理,
必须提前预防,苗期防治是杜绝或减少病害、节省成本的关键;2、一旦发现病害征兆应立即下猛药,因为病害潜育期比较长,一旦表现症状,其病菌已大量存在,很**造成蔓延,一旦**病害较佳**期,染病病株无药可救。下猛药的意思包括:提高浓度、加大剂量、上喷下灌、缩短用药间隔期等,也可以在局部漫灌。3、预防效果好:经**病情得到控制后,仍然需要巩固性用药,不能长时间间断,因为青枯等病害的病原菌寄生途径较多,存有量大,短暂、少次用药不能全面覆盖全部杀死病菌,余下的病菌条件适宜时可能再次侵染植株,如垄沟中的微量细菌在条件具备时,可能快速繁殖并进而危害作物。如果菜农舍得用药,较好在休茬时,病害低发期对上茬发病区并适当扩大区域进行一次漫灌,这样有可能大量杀死病菌或全部杀死病菌,减轻病菌适宜条件下的病害高发期的防治压力;4、要以天气条件以及土、肥、水条件确定差别化的用药方案及综合防治方案,早预防,高湿季节、发病初期、土质偏酸有利细菌繁殖宜下猛药,起到斩草除根、一举歼灭的作用,同时也降低了用药成本(因为适宜条件下,病菌易繁殖、侵染,少量用药,表面看成本低,但一旦**不能有效控制病害,易使病害快速侵染植株,造成更大损失,并增加用药次数;**足量用药,则可更利于防治病害,即减少病害蔓延;较终是产量高、效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