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根腐病主要危害根系,发病初期先从侧根或新生根开始,初期根部出现浅红色或褐色不规则的斑块,颜色逐渐变深呈暗褐色。随病害发展,全部根系*坏死变褐;地上部分外叶叶缘先发黄,部分叶片变褐、坏死至卷缩,病株表现缺水状,逐渐向心叶发展至全株枯黄死亡。
防治草莓根腐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合理轮作,清理田园。及时清除田间前茬病株和病残体,集中烧毁。或在大棚闲置期间对土壤高温消毒,每亩施用石灰氮120公斤,覆膜浇水盖严后持续闷棚25天以上,可有效杀灭土壤病菌和虫卵。
2.高垄地膜栽培,科学浇水施肥。根腐病与棚内湿度过大或一次浇水过多有直接关系。为降低棚内湿度,宜采取高垄覆膜栽培,做到膜下浇水并小水勤浇,有条件的较好采取滴灌方式。给草莓选用基肥时,应施用充分腐熟的**肥,增加生物**肥的用量,并深翻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和缓冲力。冬季追肥施用的氮磷钾冲施肥一次用量不宜过多,建议每亩施用氮磷钾冲施肥5公斤,并与4公斤普利登鱼蛋白混合冲施,可以同时起到膨果和养根的作用。
3.药剂防治。定植前蘸根消毒:青枯立克150倍液稀释进行蘸根。缓苗期及坐果期(谢花10天左右)灌根或喷雾:
一、草莓根腐病:
草莓根腐病发生后,根部为白色。与沤根病症状相似。地下根部受病菌侵染后先由须根向支根然后再向主根逐渐蔓延,颜色也逐渐变为深褐色。发病后地下根部慢慢腐烂,初期地面茎部没有明显症状,但是时间一长没有根部的供应肥料和水分,茎部就会发生枯萎,枝叶发黄,一直到死亡。小麦、草莓、黄芩、丹参、板蓝根、黄芪、太子参、芍药和党参等易感染此病。
二、造成草莓根腐病的主要原因:
去年带有病害的作物清除不彻底;或由于栽种作物的地方培土过高,两侧开沟施肥或除草时,造成根系的损伤;或由于雨水、灌溉时,水量过大,排水不及时;或光照不足,低温高湿,土壤粘性过大,土壤结块,通风不好;还有就是当跟系受到伤害断裂的时候,也是较*受到病菌侵入的。雨水季节多发根腐病。
三、草莓根腐病的特点是:
草莓根腐病是由根腐病疫霉菌引起的。水量大、低洼处、不通风、光照不足、土壤粘性大,根部受损伤等都是造成病菌侵入的主要原因。发病后根部由浅褐色逐渐变为深褐色。病菌残留在土壤中过冬,翌年从以上原因中进入作物中,并通过灌溉或下雨进行传播。
四。防治草莓根腐病有妙招:
1、定植前蘸根消毒:青枯立克150倍液稀释进行蘸根。
2、缓苗期及坐果期(谢花10天左右)灌根或喷雾:
状描述
草莓根腐病植株根系比健康植株根系短小,颜色灰暗,地下部不定根大量死亡,新生根受到病原菌的侵害,生长稀疏。根部受害,吸收能力下降,又导致水分、无机物和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致使地上部弱小或整株青枯。
发病特点
草莓根腐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正茬地发病较轻,或不发病;重茬地发病严重,随着重茬次数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高,果实产量随之下降。
预防方案:
1、定植前蘸根消毒:青枯立克150倍液稀释进行蘸根。
2、缓苗期及坐果期(谢花10天左右)灌根或喷雾:
在缓苗期灌根1次、坐果期(一般谢花10天左右)连喷2次,
使用青枯立克100ml+大蒜油15ml+沃丰素25ml+**硅兑水30斤进行灌根或喷雾,
苗期喷雾使用大蒜油每30斤水加5-7ml。
控制方案:
青枯立克100ml+大蒜油15ml+沃丰素25ml+**硅兑水30斤进行均匀灌根(同时喷雾效果更佳),3天1次,连用2-3次;病情控制后,转为预防。
备注:新棚区发现死棵,重点灌得病行和临近得病行的4-6行。老棚区因重茬严重,病原菌多,建议全部灌根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