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防冻方案
猕猴桃的经济价值高,但自身的生理条件导致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先从根说起,猕猴桃为浅根系植物,根为半肉质性,在倒春寒来袭时,浅表的根系受冻,这个时候得不到修复伤口、加强营养、提高自身的*力,那为之后的溃疡病埋下了隐患。
猕猴桃的树皮较薄,在倒春寒来临时,热胀冷缩,树皮易开裂,形成伤流,倒春寒过后气温回暖,病菌繁殖,溃疡病菌加快侵染,病害爆发。
这个时期猕猴桃进入了花芽分化阶段,部分进入了展叶阶段,此时的倒春寒会冻芽、冻叶,导致后面的果坐不住,有的坐住了也会出现畸形果,叶片长势弱、展不开,部分蜷缩、干枯,这是病菌从伤口处侵入,为溃疡病爆发创造了条件。
面对种种难题,我们咨询了在田间实践50多年的*孙老师,他提供了一个配方:中草药制剂溃腐灵100倍+天达50-100倍+红糖100倍+硫酸镁200倍+硝酸钾200倍+**硅3000倍进行涂干 ;中草药制剂青枯立克200-300倍+沃丰素600倍灌根。
其原理在于利用中草药制剂能渗透进入体液循环,杀灭潜藏的菌源,修复伤口,直接补充中微量元素和高能量物质来进行营养复壮,提高自身的*力和抗逆性。所有的生命来源基础是细胞,提高细胞的健壮及活性,就会显现出抗病能力、抗逆性。
猕猴桃溃疡病疾病根源
猕猴桃溃疡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只要是影响到树体健康的因素都会引发溃疡病。从多年来发病调查情况看,施肥偏氮、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及未经腐熟的生粪、使猕猴桃根系变色、根系衰弱,是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其发病病程为:
首先,应该是根部先表现出根系变色、根系衰弱。
其次,地上表现出溃疡病的症状。
再次,树体储藏营养的后效在促进枝条生长,普遍认为根系还好,在上面怎么施药都无济于事,关键是根部问题没有根除。 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的**根源为:
1、烧根:施肥部位离根系太近(或者就在根系上)、施肥量偏大,烧根现象严重。
2、恶根:根际(水、肥、气及固、液、气三相)环境恶化,根弱、根腐现象严重。
3、沤根:地下水位较高,易发生积水的地块,排水性不良;大水漫灌、低洼地积水,发生沤根。
4、弱根:土质黏重、建园时苗木栽植过深等,透气性差、根系无氧呼吸,根系生长难以维系。
5、病根:重茬病害,在已栽过苹果、梨、桃等多年生果树的重茬地,不注重土壤改良,养分失调、病菌积累,不发根。
6、**载:负载过重,不根据树体状况确定留果量,过量消耗树体营养,造成树体营养亏缺,树体衰弱。
7、荫蔽:重叠枝多,造成采光不良,营养积累少、损失多,造成早期落叶现象严重。
8、病伤:冻伤、雹伤、擦伤、剪口伤、裂皮等伤口,及非正常落叶的芽眼,都易侵染。
9、枝幼:夏梢及秋梢,偏氮的情况下难以在落叶前木质化,冻害会普遍发生。
10、肥偏:由于偏施氮肥和高浓度复,使土壤中**质过量消耗、土壤团粒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土壤盐渍化、土壤板结。 猕猴桃溃疡病根治方法
病害说明
危害新梢、枝蔓、叶片和花蕾,一般不危害根和果实。植株受害后,于2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在枝蔓上发生 1-3cm 长的纵裂缝,并流出深绿色水渍状粘液,高湿条件下,在裂缝处分泌白色菌脓,最后流胶部位组织下陷变黑呈铁锈状溃疡斑,病部上端枝条发生龟裂,萎缩枯死。叶片受害后出现暗褐色病斑,病斑外缘变黄,重病叶向内卷曲 ,枯焦、易脱落。花蕾受害后,在开花前变褐枯死,花器受害,花冠变褐呈水腐状。
防治现状及用药分析
1、使用常规药剂防治溃疡易于伤害树体,生长势减弱,*力降低,在下一发病期来临时,易于再次被侵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使用化学药剂解决溃疡问题,一般采用涂刷、涂抹等方式,其杀菌作用的期限短、作用方式单一、其副作用伤害树体,不能有效的解决侵染的生理病灶问题
。
溃疡病传播途径
溃疡病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借风、雨、嫁接等活动进行近距离传播,并通过苗木。接穗的运输进行远距离传播。病菌主要是侵染树体营养较差的枝蔓、叶片和花蕾,引起花腐叶枯,严重时地上部分全部枯死。一般是从枝干传染到新稍、叶片、再从叶片传染到枝干。干枯落叶及土壤不具传染性。发病期风有利于传染和蔓延,一般可使病菌分散100-300m。
发病规律
成年树发病重于幼年树,粗放管理区重于精耕细作区,衰老树重于健壮树,多雨年份重于少雨年份,成片种植区重于隔离种植区,迎风带重于避风带,高寒区重于温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