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姜瘟病防治效果案例解析
病害名称:姜瘟病
地址:潍坊朱里东于渠 作物:生姜
案例介绍:图一为2010年7月份拍摄的大姜种植区姜瘟病发生地块。其症状表现:植株出现大面积死亡,叶子萎焉、发黄,叶边缘卷曲、叶片干枯。拔出枯萎病株,茎基部发生腐烂,子姜根系变黑腐烂,姜块个别部位呈水渍状、黄褐色、挤压有白色浓水流出,有恶臭,这为典型的姜瘟病。目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是姜瘟病*蔓延期,如不及时**,将造成巨大损失。
用药方案:根据发病的时期及病害程度,先将发病植株用剪刀离里面5公分剪断,放置袋中,带出地块,然后将姜瘟净500倍液稀释进行重点区域漫灌,3天用药一次,连用2次。
用药区域及原则:已发病区域及周围2米之内的区域。原则:以彻底灌透为目的,即药液应浸润姜块及作物扎根范围。
用药对比图片
图一:2010年7月1日拍摄的姜瘟发病图片
图二:2010年7月11日拍摄的使用《奥力克——姜瘟净》后的效果图
用药效果:通过图二可看出:使用中药杀菌剂——姜瘟净11天后,该发病地块姜瘟病情无蔓延,得到了有效控制;且对人、畜、作物和环境安全,连用使用无抗药性,是防治姜瘟病的可以选择生物制剂。
姜瘟病防治方法解析: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或细菌性青枯病,是生姜生产中常见且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经公司一年的经验将姜瘟病药剂防治和物理防治总结如下4点: 1.整个生长期的姜瘟病药剂防治详见:《技术服务方案生姜栏》。2. 及时铲除病株。3.用药时重点发病区域以漫灌为主要施药方法,以彻底灌透为目的。 4.病区隔离工作要做好,确保隔离区域不通过雨水,灌溉等交叉感染。
姜瘟病又叫姜腐烂病、姜腐败病、烂姜。
姜瘟病是生姜较为严重的一种土传病害。危害损失率20%-30%,重病田损失可达70%以上,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症状:主要侵害地下茎及根部,肉质茎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汁液,散发臭味。被害根部呈蛋黄褐色,直至全部腐烂。地上茎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枯死下垂枯死。
病原为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细菌。
姜瘟病为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病原菌存活的温度为5-10度,较适25度左右,52度10分钟可致死。病菌在种姜、土壤及含病残体的肥料上越冬,因而可通过病姜、土壤及肥料进行传播,成为*二年再侵染源。病菌侵染时多从近地表处的伤口及自然孔口侵入根茎,或由地上茎、叶向下侵染根茎,病姜流出的汗液可借助水流传播。姜瘟病流行期长,危害严重。华北地区一般7月份开始发病,8-9月份为发病盛期,10月份停止发生。其发病的早晚、轻重与当年的气候及降雨量有关,一般温度越高,潜育期及病程越短,病害蔓延越快,尤其是高温多雨天气,大量病菌随水扩散,造成多次再侵染,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引起大批植株发病。因此在发病季节,如天气闷热多雨,田间湿度大,发病严重;反之,降雨量较少,气温较低的年份往往发病较轻。此外,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沙质土,一般发病较轻,而地势低洼,易积水,土壤黏重或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
(1)轮作换茬,避免连作,特别是种过茄科蔬菜且发生过青枯病的地不宜种植。高垄深沟,注意清沟排渍。深翻土地后亩施100-150kg。注意田间卫生,收获时彻底收集病残物,集中烧毁。增施磷、钾肥和**肥,不要多施氮肥。
(2)
预防方案:
1、喷施定植沟: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150-300倍喷定植沟,重点喷种块。
2、揭膜后,主防茎基腐病:喷雾+喷施茎基部:《青枯立克》150-300倍+大蒜油1000-1500倍稀释使用,连用2-3次,间隔7天左右。
3、 膨大期,主防姜瘟病:喷雾+重点区域灌根:青枯立克150-300倍+大蒜油1000-1500倍稀释使用。灌根时以灌透为标准,一般每株约需300ml。
**方案:
病区扩大范围喷雾、重点区域灌根:
使用浓度:用青枯立克90-150倍+大蒜油1000倍+沃丰素600倍 +**硅喷雾、灌根。
灌根区域:已发病区及往年病区、低洼区及下水头,并适当扩大范围。
灌根用量及次数:每株灌药液300ml左右, 3-5天1次,连灌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