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姜瘟病及茎基腐病防治方案
病害说明
生姜茎基腐病(又叫“烂脖子病”)是由真菌危害,主要为害茎基部,病斑环绕茎基部一周,导致茎基部组织逐渐腐烂,无臭味,危害季节集中在生长前期。
生姜姜瘟病是由细菌危害,主要危害根部及姜块,染病姜块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逐渐软化腐烂,挤压有污白色汁液,味臭。姜瘟病原菌潜伏期长,发病条件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一般是因使用带菌种姜或种姜被土壤中病菌侵染开始至在生姜膨大期后逐渐致害。
二、防治现状及用药分析
上述病害多发生于连续种植多年的重茬地块,具有发病*、猛烈、致害严重、抗药性强、防治成本高、难度大等特点,制定方案时应选择不易产生抗药性的新型生物制剂,早防早治、综合管理。
近年来很多生姜种植区,采取“熏地”方法防治姜瘟病及线虫,采用的药剂一般是高度剧毒药剂,连续使用多年的用药量越来越多,抗药性越来越强,需要逐渐增加药剂用量才能取得一定效果,致使病害防治系数增大。换用新的防治方案时需要特别考虑药剂品类(不易选用产生抗药性的制剂)、药剂浓度、用药次数、用药时机及综合管理措施如需要配合使用生物菌肥(以菌治菌)、生物**肥(增加**质,提高*力)等。
三、使用产品说明
《奥力克—姜瘟净》、《奥力克—青枯立克》:中药制剂,主治姜瘟病、茎基腐病、青枯病等,双向传导能力强,内含杀菌成分(绿原酸、生物碱等)及营养复壮成分(氨基酸、多糖等),能杀菌、抑菌,调理内循环,提高*力,增强抗病能力,修复伤口,减少病菌侵入途径等作用,同时具有补充营养、辅助生根、提苗快、长势好等作用,连续使用无抗药性,任何时期使用50倍液以上对作物安全。
《大蒜油》:高仿类硫醚化合物,真细菌通杀,内吸强(与中药杀菌剂等复配能提高其药效),其气味对空气中病菌孢子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粉虱、蛾类等害虫有驱避作用。
《沃丰素》:内含氨基酸、腐植酸、多糖、微量元素锌、硼等,补充作物营养,提高光合速率,增强株体*力,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三、总体防治思路及作用机理:
1、土壤消毒 :利用当地土壤消毒杀菌药剂,消灭存留在土壤里的病菌。
2、揭膜后喷施叶片及茎基部:
茎基腐病高发前期,及时喷雾2遍,除了叶片喷雾外,应重点喷施茎基部。一是杀灭真菌类病原菌防治茎基腐病害;二是修复伤口,调理生长,提高*力;三是药液传至根部,杀灭细菌类的病原菌兼防姜瘟病的发生。
3、膨大期高浓度喷雾:
姜块处于膨大期,外皮出现伤口,则易于被病菌侵染形成病害,通过喷雾药液传导杀死病菌,在有效保护期内杀死周边病菌对姜块形成保护,并修复姜块伤口减少病菌侵染途径。
喷施中药后叶片大、厚、舒展、油绿,光合作用强有明显的复壮作用,能够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兼防其他叶部病害。
4、重点区域灌根:
对往年发病区域、低洼区域及下水头区域应列为重点防治区域,增加喷雾次数或采取灌根的方式重点防治。
已见零星发病的姜瘟区域,应采取隔离措施。扩大范围划设病区,采取喷雾加灌根的方式,重点防控。喷雾浓度适当提高。灌根一定要灌透。
五、防治方案
预防方案:
1、喷施定植沟: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150-300倍喷定植沟,重点喷种块。
2、揭膜后,主防茎基腐病:喷雾+喷施茎基部:《青枯立克》150-300倍+大蒜油1000-1500倍稀释使用,连用2-3次,间隔7天左右。
3、 膨大期,主防姜瘟病:喷雾+重点区域灌根:青枯立克150-300倍+大蒜油1000-1500倍稀释使用。灌根时以灌透为标准,一般每株约需300ml。
**方案:
病区扩大范围喷雾、重点区域灌根:
使用浓度:用青枯立克90-150倍+大蒜油1000倍+沃丰素600倍 +**硅喷雾、灌根。
灌根区域:已发病区及往年病区、低洼区及下水头,并适当扩大范围。
灌根用量及次数:每株灌药液300ml左右, 3-5天1次,连灌2-3次。
六、注意事项:
1. 《奥力克-青枯立克》与《大蒜油》复配时,须先加水后依次稀释(产品原药不能直接混合)。
2. 与其他药物混配时,应先稀释本产品作为母液,再加入其它产品。
3.死棵病害防治期间禁止浇水,如必须浇水,需在浇水前1天和浇水后2天分别用药一次,发病严重区与健康区域隔离。
4. 大蒜油苗期慎用。
生姜姜瘟病危害重,因为它可以让你在几天之内绝产,血本无归。一定要预防为主,不要等上病后悔莫及。了解它才能更好的防治。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带菌姜种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种后成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虫传播,病菌需借助伤口及自然孔口侵入根茎,或由地上茎、叶向下侵染根茎,病姜流出的汗液可借助水流传播。姜瘟病流行期长,为害严重。
生姜姜瘟病的特征识别:
1、病株断茬用手挤压有白色的汁液,有恶臭味。
2、染病姜块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逐渐软化腐烂,有臭味。
3、茎部染病,呈暗紫色,叶片凋萎,叶色淡黄,边缘卷曲,最后死亡。
姜瘟病发病原因:
1、种源带病。姜种中存在病菌,为上年零星发病地的留种,需要用杀菌剂提前浸种,减少病害的发生。带菌的田块发病重。连作以及上病茬地及周围地块是病茬地,易上病,危害重。
2、水肥使用不当。使用氮肥过多;**肥未经充分腐熟、发酵,存在病菌;上游高地块发病,病水直接流入下游低地块导致发病,加快病菌蔓延。
3、高温多湿,时晴时雨,土温变化激烈易发病。姜瘟病病原菌的较适温度为28~30℃,姜瘟病发病初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盛发期在7月下旬~9月上旬。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病害流行速度,决定植株枯死的天数,降雨给病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4、存在伤口。如田间地下害虫对根茎损害且造成虫伤口,不良的农事操作习惯,增加了机械伤口,有利病菌的侵染。
生姜姜瘟病防治方法:
1、轮作换茬。轮作建议4年以上,以水旱轮作方式效果较好,前茬以新茬地或水稻田为宜,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
2、选择优良抗性姜种。
3、对姜种进行消毒。在对生姜播种前用杀菌剂进行姜种消毒。
4、控制好水肥。水选用未被病菌污染的水,不用有病田流过的田沟水。出现中心病株后,杜绝大水漫灌、串灌,以喷灌、浅水沟灌或泼浇为好。施用的**肥必须得到充分腐熟,以堆放沤制高温杀菌再使用。
5、及时发现姜瘟病株并有效管理,划分病健区域,区别对待。姜田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后,宜采用浅水沟灌或浇灌,切忌漫灌、串灌。
6、 药剂防治。
在6月下旬~7月初进入高温高湿多雨季节,姜瘟病进入发病期,有可能暴发成灾,要经常到田间观察,一旦发现零星发病,发病初期实施全田用药。
生姜姜瘟病预防方案:
预防方案:
1、喷施定植沟: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150-300倍喷定植沟,重点喷种块。
2、揭膜后,主防茎基腐病:喷雾+喷施茎基部:《青枯立克》150-300倍+大蒜油1000-1500倍稀释使用,连用2-3次,间隔7天左右。
3、 膨大期,主防姜瘟病:喷雾+重点区域灌根:青枯立克150-300倍+大蒜油1000-1500倍稀释使用。灌根时以灌透为标准,一般每株约需300ml。
**方案:
病区扩大范围喷雾、重点区域灌根:
使用浓度:用青枯立克90-150倍+大蒜油1000倍+沃丰素600倍 +**硅喷雾、灌根。
灌根区域:已发病区及往年病区、低洼区及下水头,并适当扩大范围。
灌根用量及次数:每株灌药液300ml左右, 3-5天1次,连灌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