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采收期长、产量高,种植效益好,多年来草莓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连作现象十分普遍。与此同时草莓根腐病发生严重,尤其在保护地、棚室栽培的草莓当中更为**,成为草莓生产的重大障碍,那么我们农户该如何做好草莓根腐病的预防呢?
草莓根腐病一般指的是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又称红心病、红心根腐病。该病主要为害根系,发病初期先从侧根或新生根开始,初期根部出现浅红色或褐色不规则的斑块,颜色逐渐变深呈暗褐色。随着病情不断加重,全部根系*坏死变褐。
而地上病株的生长同样受到阻碍,先是外业叶缘发黄,部分叶片变褐,后逐渐坏死至卷缩。从以往的情况看,病株常表现出缺水的症状,逐渐向心叶发展最后全株枯黄死亡。
*介绍,草莓根腐病属于土传性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防治难的特点,是一种低温性疫霉病,重茬地区该病症发病更为严重。近年来随着种植作物年限增加,其土壤内聚集大量病原菌,病原菌随着灌溉水、病株残体等进行传播,高温高湿环境下大量发生,尤其春秋季节,真菌自根的*入侵并向根心发展,导致中心柱变为红褐色,严重者根变为黑褐色并发生腐败。
防治草莓根腐病,农户可从农业措施以及化学防治入手。比如说,合理轮作清理田园;及时清除田间前茬病株和病残体,集中烧毁;在大棚闲置期间对土壤高温消毒;高垄地膜栽培,科学浇水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肥,提高土壤**质含量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草莓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一大类病害的总称。室内分离病根可得到多种病
原物,常见的病原菌有:引起草莓黑根腐病的主要有Rhizoctonia solani、Fusarium sp.p.、Pythium sp.、Pestalotiopsis sp.引起草莓红心(中柱)根腐病的主要有Phytophth.ora fragariae、Idriella lunata P.E.Nelson et K.Wilhelm;引起草莓白根腐病的主要有Rosellinia necatrix Prill、Macrophomina phaseo·lina引起草莓鞋带冠根腐病的主要有Armillaria mellea(vahl ex Fr.)kulILrner等。近年来草莓黑根腐(strawberryblack root rot)在草莓根病中的危害较重,影响较大,其病原物涉及十几个属,其中还包括病原线虫类,如:Pratylenchus penetrans (Cobb)Filip.&Shur.Stek(伤残短体线虫);其次是红心(中柱)根腐(red core root rotor red stele root rot)。
草莓黑根腐病因复杂,病害循环多样。可由多种土壤病原真菌、线虫、土质贫瘠和不适宜的环境(如冻
害)单独或复合所致。河北满城草莓基地草莓黑根腐根部组织分离到的主要病原物有Rhizoctonia solani、
Fusarium spp、Pestalotiopsis sp.; 而Wing报道:Pratylenchus penetrans(Cobb)Filip.&Shur.Stek(伤残短体线虫)和Rhizoctonia sp.复合也能引起草莓黑根腐病。
症状:病株易早衰,矮小,株势弱,坐果率低;被侵染的根部由外到内颜色逐渐变为暗褐色,不定根数量明显减少。该病又俗称“死秧”。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与红心根腐病均由卵菌纲疫霉属Phytophthora fragariae C.J. Hickman 和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parasitica的侵染所致。
症状:典型症状植株易早衰,茎变为褐色;植株下部老叶变成黄色或红色,新叶有的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匍匐茎减少,病株枯萎*。发病初期不定根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1~5 mill长的红褐色或黑褐色梭形长斑,严重时木质部坏死;后期老根 鼠尾”状,切开病根或剥下根外表皮可看到中柱呈暗红色。郑艳秋等将该病分为急性萎凋型:多发生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地下部发病*,特别是雨后初晴叶尖突然凋萎,全株青枯死亡;慢性萎缩型:9月下旬到11月上旬植株矮化萎缩,下部老叶叶缘呈紫红色或紫褐色,后全株萎蔫死亡。